木洞曾经的守望者——碉楼

碉楼

在清末民国初,诸多原因导致广大农村街镇广建碉楼的风气。木洞碉楼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清朝嘉庆初年,川、陕、鄂三省交界地区发生了白莲教起义。清廷为了镇压起义,颁布了若干政令,如《仁宗睿皇帝实录》卷六十九记载:“嘉庆5年(1800年),四川总督勒保疏中言:“百姓自己出资,修筑寨堡。”第一次提出了百姓自家修建碉堡,坚壁清野,保财护院的主张。二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木洞镇遭涪陵、南川山地的土匪大规模抢劫,多数富商被绑架。木洞商会遵循“维持和增进同业之公共利益”的宗旨,一是组织了有50人的带武装的护商队,二是在进出木洞的关隘,高地处修建碉堡,确保木洞的安全和商人的利益。至此以后,木洞就没有发生匪患,而且在解放初期,康海清土匪3000多人进攻木洞的时候,解放军利用木洞碉楼反击和打败了土匪,保护了木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木洞的碉楼有两种类型,一是商会的带有公共性、守护性的碉楼,二是富绅大户坚壁藏物,保护自身安全的碉楼。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碉楼,都是木洞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建筑文化的积淀,都应该挖掘、传承、保护和利用。

图为母子楼

木洞的碉楼共有十一座,其中有两座是母子楼。从东至西,木洞镇街外围的有碑湾的保安碉楼,垭口老街山岗上的永安碉楼,旁边还有一子楼,尖顶坡碉楼,也有一子楼,慈恩寺(木洞镇小学)碉楼。这四座碉楼,二座子楼是木洞商会所建,都建造于上世纪20年代末。分别建在木洞半岛上的东、南、西三个方向,位置都在关隘山岗、居高临下,视通数十里。抵御从丰盛、南川、栋青不同方向来的土匪盗贼。还有富商大户的碉楼,从垭口老街到正街的有“万庐别墅”的“茂祥商号”大院碉楼,“盛祥商号”大院碉楼,沈家碉楼,包家院碉楼,林家大院碉楼共五座。这些碉楼的修建时间要早于商会碉楼。有的是在嘉庆、光绪年间修的。

       图为土木结构的碉楼

当年修建这些碉楼时,工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虽然没有钢筋水利,缺少砖石,几乎都是土木结构。但是用很优质的青冈树条做拉筋骨架,用上等的石灰、炭灰和黄泥加上糯米浆调和、夯实,十分坚固。其楼板是用上等的木材经桐油漆好防腐。碉楼的底层大门都用铁皮包着,有的至今还完好。

木洞碉楼曾经是木洞的守望者,每座碉楼都是一段尘封的历史,都有它的故事。

图为重庆最大碉楼



1.保安碉楼



在保安青冈坪的碑湾处,两楼一底,底面积80平方米左右,楼边墙上有里宽外窄的窗子带抢眼。守卫在进出丰盛驿道的关隘上。1950年3月25日,农历2月初八上午,3000多土匪向木洞发起进攻。解放军木洞中队开展了一场激烈的木洞保卫战。中队的一个班与土匪发生了3个多小时的激战,其中有3个解放军战士与当地居民何全安一家在保安碉楼里坚持了半天多。停火后,何全安4岁多的女儿何秀碧跑出碉楼,解放军战士王会勋赶忙跑出碉楼抱起何秀碧,就遭到躲藏在对面黄桷树下土匪的开枪射击,不幸牺牲。后来解放军也消灭了这个土匪。王会勋在保安碉楼用生命保护了儿童,木洞人民永远没有忘记。王会勋烈士葬在青冈坪烈士陵园。后来保安碉楼成为生产队的保管室。文化大革命中,保安碉楼遭到人为破坏,加上年久失修,风吹雨打,逐步坍塌。现只有3米多高的废墟。



2.永安碉楼



在出垭口老街的山岗上,扼丰盛、南川进出木洞之要道。永安碉楼是木洞碉楼最大的一座。底面积有120平方米左右,二楼一底。在楼墙上有里宽外窄的窗子带抢眼。在碉楼往河边处100米还有一座子楼,子楼有一楼一底,底面积30多平方米。解放以后,永安碉楼一直是生产队的保管室,御湿防漏、干燥通风,保存的物品粮种都很完好。1970年修双河公路,此处存放炸药。碉楼遭雷击引起炸药爆炸,楼顶楼板燃烧,楼墙震裂。子楼由于无人住无人管,也随之坍塌。2014年修木洞滨江大堤,为大堤填土和排危,永安碉楼从此消失。



3.尖顶坡碉楼



在木洞镇南面最高处尖顶坡上。两楼一底,底面积60平方米左右。楼墙是有里宽外窄的窗子,有瞭望和抢眼的功能。在碉楼往垭口老街方向100米处还有一座子楼,一楼一底,底面积30平方米左右。尖顶坡碉楼俯瞰木洞镇街,平望长坪、南川、栋青、五宝场,登上碉楼顶,真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之感。木洞周边有什么动向,第一时间就会知道,是木洞的一个烽火台。建国以后,新生政权还进行了复修,防止土匪从后侧进攻木洞。后来的清匪反霸中确是也起了作用。70年代,为修木洞大礼堂,连同毗邻的感应寺一起拆了。据说丁雪松回故乡上尖顶坡时曾为此事批评过某些领导,称其行为是破坏文物,是败家子行为。



4.慈光寺(木洞镇中心校)碉楼



在木洞镇西面慈光寺,现木洞镇小学内。三楼一底,底面积80平方米左右。楼墙上有里宽外窄的窗子带抢眼。面对中坝,望长江,俯瞰五布河小河边,是扼住木洞往重庆的小河边渡口,守护着木洞的西大门。解放后作为木洞区文教办公室。在文化大革命武斗中,慈光寺中心校碉楼是“反到底”派的武斗指挥部。一些武斗人员经常在楼顶上对着中坝方向练枪法。1984年危改中与慈光寺一起拆掉,成为木洞镇小学的操场。




5.林家大院“盛祥商号”碉楼



林家大院又名“万庐别墅”的下院,系木洞大商人林盛祥于清光绪24年始建(1898年)民国8年完成。在木洞镇垭口老街陡石梯下左侧。上左侧是林盛祥之兄林茂祥的“茂祥商号”。两商号为木洞进出涪陵、南川、丰盛旱道驿路之锁钥。当年几乎垄断了木洞驿道进出南川、涪陵乃至黔中的盐糖棉纱,洋油百货,桐油木材。盛祥商号占地1500多平方米,建筑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院系穿斗全木结构,后院系花园兼碉楼。碉楼底面积60多平方米。三楼一底,主要是住宿。碉楼大院的大门坐北朝南,门上匾额有隶书“利归仁德”四个镏金大字,两边楹联为“货殖济世财如晓日腾云起,书礼传家利似春潮带雨来。”




6.林家大院“茂祥商号”碉楼



又名“万庐别墅”的上院。在木洞垭口老街陡石梯上左侧。是木洞大商人林茂祥的“茂祥商号”。大门进去是一个大花园,花园西北面是石砖堡坎。东南面是店铺后门,沿街是铺面。中间是碉楼,外沿驿道是一坡垣墙。碉楼二楼一底,底面积50平方米,有内宽外窄的窗口。碉楼在驿道边,主要功能是藏货物,防盗贼,护家院。东面是一坡内宅,内宅建有楼台亭榭。东屋是坐南朝北的碉楼式房屋,后墙全由炭渣、石灰加糯米浆夯筑而成,前面板墙玻璃窗远览白龙沱外的滔滔长江。林茂祥的三儿子林宅安曾担任过木洞商会二任会长。范绍增驻木洞时,得到林宅安的大力支持并拜访过该大院。据林家后人林永蔚说,刘伯承在涪陵新妙养伤的时候,也曾拜访过林家大院,向林宅安宣传革命道理,以至后来的林盛祥的儿子林达帮,林茂祥的儿子林宅安都成为进步人士,解放后继续为新中国政府工作。他们的后代多是中高级干部,和中高级知识分子成为红色后代。两个林家大院及碉楼建国后分给十多户农民居住,现已破败,碉楼坍塌。




7.包家院碉楼



包家院碉楼在木洞涧上,天主教堂对面,是一个包姓大盐商建于嘉庆初年。这是一个四合院带碉楼的建筑群。包家院的主体系穿逗结构,木板嵌壁,青瓦盖顶的一楼一底的四合院。与天主教堂大门相对街面处,系四合院双扇木门,进门两侧各有一间耳房。再进去是“回字型”的一楼一底。底的中间是天井,天井宽约8米,长约12米,青石板嵌成的中间有一方壁圆口水井。楼底天井比进门一边的地面约低60厘米,4步石级相连。楼系木板铺成,天井四周为木栅栏干。正对大门里侧,有一宽约1.5米的楼梯连接楼上楼下,楼与楼高约5米,楼梯经一拐再拐后上一楼。主楼右侧靠后有一碉楼,四周土墙,每边长6米,与主楼相邻一侧,整条长方石柱为门坊、门楣、门框,有约10厘米厚的包有铁皮的木门。碉楼三楼一底,每层四面都开有一扇内宽外窄的窗户。顶楼外边有宽约60厘米的木质走廊。主楼左、后、右三侧为平房裙楼,右、后裙楼与主楼约有3米间距,裙楼临街一面为穿斗结构,木板嵌壁的门面。与主楼相连,靠近天井那间门面中间,有一方壁方口约8米深的水井,称为包家井。包家碉楼,包家院,包家水井,在木洞都很有名气。建国后,包家大院及碉楼全部用作木洞中学的教师、学生宿舍。1968年1月22日,三百多外地“八一五”红卫兵战斗人员爬上屋顶,从包家院碉楼顶部入包家院。两派真枪真刀进行了一场武斗。木洞中学的实验设备全部砸烂,珍贵的藏书如线装书《二十四史》和《四库全书》全部散失。1995年学校建教师安居工程,包家院、何家院以及碉楼和天主教堂作为排危全部拆除。

  图为沈家碉楼



8.沈家碉楼



沈家碉楼是木洞镇至今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碉楼,在木洞镇前进路56号,毗邻杨沧白故居和木洞中学。沈家碉楼占地1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坐南朝北,由木构穿斗老屋、碉楼及花园三部分构成。据户主沈永仁(78岁)介绍,院内碉楼建于1938年,是木洞桐油商人蔡恩荣(商号“歉吉”)的私家建筑。1942年国民政府海军修械所租作存放文书档案仓库。1946年搬走后,蔡家将碉楼卖给了沈炳辉,在巴县参赞李灿东手里完善了手续。该碉楼现为三楼一底抚殿顶土木结构,碉楼平面为正方形,边长10.1米,通高13.5米,中心砖柱上架十字梁,每层有木楼连接,三面开窗,每窗两扇。室内松木楼板。底楼临街门框用长条石砌成,铁皮包木质门,厚9厘米,铁板厚5毫米,高2.62米,门宽0.79米,底楼高3.5米,二楼高3米,墙体厚0.9米,四面多楼层各设两个长方形弹孔。后院老宅为穿斗式木结构房屋,面阔五间,小青瓦屋面。花园内有方形供水池。沈家碉楼是我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抗战文物,为研究抗战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文化大革命中,沈家碉楼成为木洞中学学生造反派的战斗指挥据点。里面堆起砖头、石块、钢钎。在1968年的一次未遂的武斗中,在此处关押的一个外地人员失踪,引发了木洞文革中最大的一个离奇冤案,文革后才得以平反。



9.林家大院碉楼



在木洞正街福音堂背后的高地上,面对黄家大院的后院,过去的新民校旁边。林家碉楼是一个长方形,底面积有80多平方米,在一个四合院内。四楼一底,是木洞最高的一座碉楼,顶上是抚殿式屋顶,青瓦盖。顶层四周有墙垛。是原中心校小学退休教师林之涛(90岁,已过世)说是他的父辈,为防匪患修于上世纪30年代初。林家也是做桐油、盐巴生意的。解放后作为水运社、运输社办公室。70年代修水运社职工宿舍拆掉。

解读木洞碉楼,就解读了一段木洞历史。作为历史,我们就应该好好地珍藏,让它铭记过去,昭示未来。



木洞概况

木洞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从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000年到前5000年)开始,木洞就有民众居住,此后一直绵延不断...... 木洞,曾为川东四大名镇之一,以“洞出神木”而名满天下,相传明代在 ...

查看详情
资讯动态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023-66432888

Copyright ©2023 木洞文旅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1002637号-2 网站建设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