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里码头,五里长街,十里原乡。从唐代大诗人王维歌咏的“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到清朝诗人王士祯的“新月数声笛,巴歌何处船”;从明代尚书王廷相的“白龙不定眠,中江起烟雾”,到近代革命家诗人杨沧白的“儿时回忆都成梦,唯有箭滩是旧声”。这些诗中意象的河街码头、白龙沱、中江寺、箭滩,经千百年来墨客骚人,学士文人们观之、赏之、歌之、咏之。特别是木洞本土诗人徐瑞伯老先生和徐重遥老先生常常行走在木洞的山水之间,沐山间之明月,浴江上之清风,发远古之悠情,凝练出了木洞八景,并以文记之,以诗咏之。从狮子岩的“洞出神木”,到芭蕉屋基的“芭蕉夜雨”,正好十里。春风十里,木洞八景,一段久违的感动。
1
洞出神木
在木洞镇西,五布河与长江交汇处,有一山崖傲然耸立,榛莽丛生,杂树林立,这就是狮子岩。爬上山顶,是一陡斜大石壁,石壁长满杂树,荒草没膝。石壁中央有一处裂口,裂口呈椭圆形,长满苔藓和地皮花,现已无物。胡天成老师(84岁)说,他小时候常在此爬山玩耍,确有一木头露出,他们还爬在木头上戏玩呢!当地人说,在自然灾害时期,有人天天在此削木头,渐渐掏光了。这就是洞出神木的地方。
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到,木洞的地形为四面高中间低的盆子状,所以木洞以前也叫做“盆盆场”。相传远古时代因这种地形,曾常年被大水淹没,后大禹治水,于镇东南羊角背与苏家浩间凿一缺口,才使得洪水根治。后来,人们要在盆地边沿小河边修禹王庙以示纪念,但所需木材数量庞大,运输困难,导致工程举步维艰。恰逢鲁班途经此地,听说建庙之事大为感动,于是亲率18名精壮汉子赴丰盛山密林处伐得木材,全部投入半山腰天然井中,然后空手而归。神奇的是当他们返回的时候,那些砍伐的木材竟然从古镇小河边狮子岩的一水洞中一根又一根吐了出来。鲁班看着堆积如小山的木材,朝石洞一挥手,喊了声“够了”,喊声刚停,石洞中刚冒出半截的那根木料,一动不动了。工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它也纹丝不动。从此,人们把那口石壁上的井称作“木洞”。古镇木洞之名由此而来。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传说,古镇世世代代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洞出神木处必有地育英杰命”。木洞也确实不负众望,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百年间走出了“邹容、杨沧白、丁雪松、黄启璪、李华飞、何敬平、喻明生、何震华、胡天成、喻遂生、陈忠林、沈福存、沈铁梅、白炳成、李忠翔”等政界要人,学界翘楚,艺界名流。
站在洞出神木的石壁山顶上,俯瞰五布河的清澈蜿蜒,长江的滚滚波涛,王家岩、刘家岩、曾家岩三岩相抱。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长虹卧波,复道行空。山脊上有一棵大黄桷树沧桑挺拔,枝粗叶茂,如巨伞撑展,绿意盎然。树下有一人家,宁静淡然。确实是一个游览取胜的好地方。诗人徐瑞伯有诗为证:“上古之情意悄然,神工降思挥毫端。驱山走石兴难尽,嘉木森森霭暮烟。瞻彼南山幽栖人,白云啸歌乐徂年。只知日月无终极,那识陵谷有变迁。天柱折,地难绝,君看叠谳云容变。而今始知洞中木,原是中古小江天。”
2
狮洞探幽
木洞镇西,有狮子岩,地处山岗上,两头低,中间高拱。左傍王家岩、刘家岩,背靠曾家岩,右邻文昌宫,左靠文峰桥。现在正是在建和将建的中坝大桥和河街大桥的南桥头处。狮头北望对江罐口,尾梢鞭指小河岸边。虎踞雄伟,威震山林。岩上有洞,洞深4.5米,宽1.5米。洞是黄土岩层,洞内有观世音菩萨,摩崖造像。洞边处还有一小洞,窥不见底。杂树林立,修竹冉冉。千年古洞,深不可邈。洞中景色,恍如再现。诗人徐瑞伯题诗一首:“幽洞冒琼树,佛缘存古今。青山高仰止,绿水长无垠。狮岩寻静寂,禹王庙貌新。洞门萋碧草,一一垂丹青。”
诗人徐重遥又题词“寄调深院月”:“狮子洞,洞何空,频送樟楠造禹宫。至今尚有遗迹在,留与游人赞天工。”
3
普慈纳凉
在木洞古镇河街的东端尽头,有一突出的崖嘴,临江而立,陡峭险峻,历来都设有导航灯塔,指引往来船只,平安过滩。佛语有云“慈航普渡”,故称 “普慈岩”。
据老人们说,普慈岩有三景:一庙、一轩、一洞。半山腰建有一庙,登上十二级石阶,就到庙廊。榕荫送爽,引人入胜。进入山门,则见上壁堂台台阶莲座,供奉着观音大士、护法诸神。镇江王爷正襟危坐,黄龙首套彩衣,戏逐丽珠,任人参观。信男善女,船家纤夫礼佛膜拜,钟敲磬击,祈福告佑。庙旁又是一临江轩,寿字檐瓦,鳞次栉比,黑白相间,而流蘇斗拱,四角翘然。三面窗棂,花格雕像,走兽人物,栩栩如生。庙与轩在文革中毁坏,如今只有石缝中一株数百年老榕临江俯瞰,目送江水横流,看尽千帆竞发;依然树冠如伞,荫蔽半里,寂寥地守望着浩淼江天。临江轩的旁边是“普慈洞”,洞口望江,洞窟幽深,纳声吐雾,凉爽宜人。洞高4.5米,宽则4米,洞中宽敞,可容20余人。四壁石头凿成屋状矩形,石斜缝有光入。石床可睡一人,石壁间缝中渗出水珠,晶莹浸肌。传说曾有一贫丐长期在此燃蛙而居,诡异神秘,常引好奇者往而探之。故昔日繁盛之时,每当署夏,名商巨贾,文人学士,纷至沓来,或参神拜庙,消暑纳凉,或凭栏眺江,临池流觞;山间清风徐来,江上雾霞曼生,几声雀噪,一阵松涛,任尔红尘烦恼,到此水天一空。若尔早晨,山色迷朦,白雾浮江,半壁赤霞,恍若玉宇琼宫;倘或黄昏,半天夕晖,一带清流,行舟唱晚,倦鸟归林,又是一番情趣;即使暮秋残菊,严冬白雪,或残红数点,或山川尽白,此又一山林胜景,秀色可餐矣。常闻主寺沈道人,脚蹬线耳麻鞋,腰束一缕丝绦,攀高履险,如履平地,恰似一朵莲花,飘浮在普慈岩间。诗人徐瑞伯有诗赞曰:
慈航普渡千妙生,一花一叶总关情。眼前何得无俗障,坐定纳凉一禅心。
天际白云大江流,隔岸仙踪何处求?看破树外烟波渺,落霞孤鹜齐千秋。
莲开僧舍觉慧生,桥跨虎跳烟景明。古人今人若流水,白鹤一去不知音。
枫叶荻花瑟瑟秋,闲云浮影泛孤舟。烟雨楼台神仙客,风飘墨浪惠九州。
4
箭滩响雷
木洞古镇河街东行里许,在长石梁下侧即箭滩。
常言道:青滩、泄滩,不算滩,当不上木洞的箭滩。果然,木洞箭滩,名不虚传,飞流疾下,一泄九千里,大江至此,普沱山崖阻其右势,尖子山麓遏其左流;波洄浪转,浊浪排空,波峰溅玉,晶莹闪灼;江光滉滉,沙雪离离;令人目不辨东西。其波涛翻滚,如惊雷破空,声震四野,舟行至此,大有天、水、舟、人都在霹雳阵中,及至船出滩口,惊魂甫定,但一回首,顿觉心颤股栗,冷汗涔涔在背矣。徐瑞伯题诗云:
云里烟波画里滩,龙吟虎啸闹河山。“鬼门”、青、泄空名艳,箭滩汹涌惊胆寒。去似箭击浪如山,轰鸣胜雷震云天。世上佳丽皮肉象,遗恨功名存两篇。
5
白鹤晾翅
木洞古镇河街东南三里有长石梁,长十五里许,上起张家沱,下至豚溪口,沿板凳角,而成一天然浮雕石梁,屏立江干,紫金山摄居其首,形似鹤头,严溪口、苏家浩横亘左右,酷似翼展,势如白鹤晾翅,大有飘飘欲仙之感,遂名曰“白鹤梁”。
又不知何年月日,远方飞来白鹤数千只,栖息其间,一时间,鹤唳晴空,扶遥蓝天。白羽翻飞,掠水远去恋复回;鱼戏浅底,魂萦梦寐知多少!名副其实也。若游人登临石上,则江水、长梁、白鹤、碧空,尽收眼底,蔚为奇观。时而,箭滩纤夫、川江号子,天籁自成。歌声起处,橹声咿呀!清晰地听到川江号子声:“上一滩来又一滩(嗨哟),浪打鼓来马跑鞍(嗨哟),万木霜天红烂熳(嗨哟),十面埋伏打江山(嗨哟,嗨哟,嗨嗨一嗨,嗨一嗨)。”
“高风隐隐来天半(嗨哟),白鹤掠翅过平川(嗨哟),青滩泄滩不算滩(嗨哟),箭滩才是鬼门关(嗨哟,嗨哟···嗨哟)天兵怒(嗨哟),冲霄汉(嗨哟),雾满山(嗨哟),千障暗(嗨哟),齐声唤(嗨哟)万水千山只等闲(嗨哟哟哟)。
徐瑞伯诗赞曰:
长石梁上白鹤梁,展翅舞姿最难忘。鹰击长空竞翱翔,悠闲俯寻捕鱼忙。
秋色秋光冷画屏,长廊倩影玉精神,从此天宫重抖擞,悔教箭滩是鬼门。
6
百练锁江
白龙沱者,箭滩下游一龙潭也。据民间传言,潭中潜藏一蛟龙。
其常望箭滩而拜月,戏夺骊珠而穿走腾跳,引无数行船竞折腰。上下行船时,常因逐放急流,被吞食者多。二郎神听闻之,上奏天庭,率黄巾力士擒获,镇服在江口,从此不敢造次。至此,过往行船,清吉平安。如今水到最枯竭时,潭底凿有一石龙,而真龙却未必能见。老船工苏青云曾谈及此,是见证人也。
诗人徐重遥题调寄“意多娇”:
波淼淼,水淼淼,往日沉船知多少?何日平安了,蛟休笑,龙休笑;百练镇锁蛟龙杳,留芳人称道。
徐瑞伯题诗曰:镇地河岳起浩然,锋芒过露敛龙潭,几经千古沧桑变,而今盛世报平安。
7
中江呼渡
此渡口从中江寺往北是太洪岗,往南是豚溪口,往西是紫金山或木洞码头。南北往来,或到木洞镇上,必须经过此官渡口,是木洞濒临长江南北两岸咽喉之地,昔时木洞巡检司驻节于此(上下过往商旅,济岸盐载,各项货船验关取证者)。波涛冲霄,水流如注。
一船公年逾花甲,须发皓白,精神瞿铄,昼夜载客,勤渡不倦。人传此翁乃昔日石达开天京出走,率太平军入川取道利川、石柱、涪陵,攻战巴县丰盛、二圣、迎龙、长生,继而转战到木洞之太平军中的娃娃兵,后隐逸民间,习此渡者。所以中江呼渡,一呼就渡,不呼也渡,曾有人听此老翁轻声吟哦道:
“滔滔江水因何恨,浪卷千年气不平。历史写就一面镜,龙蛇等同不分明。将星零落风云散,血暗沙场白骨冷。家仇国恨实难忍,蜀地奔波泣鬼神。”
诗人徐重遥词云:调寄“虞美人歌”
朝罢寺庙阻归路,遥指中江古渡。月光水色如雾,摆渡有渔父。
吚呀小舟往来顾,渡运行人无数,借问为何来去?唯有风代诉。
8
芭蕉夜雨
从木洞河街往东十里,有芭蕉屋基在焉。
上走庙垭口,直通双河场,与团鱼沱相望,是山里人进城捷道。明、清年间,老木洞尚无汽轮驶渝,鸡鸭商贩,肩负进城,往往中途打尖,芭蕉屋基应势而兴,设鸡毛店,留宿过往旅客。店曰鸡毛,其实环境清幽,雅趣天成:三、五茅舍,数亩芭蕉,绿叶临风而曼舞,碧翠掩映而生芬;清风徐来,暑气全消。夜来室内春气融和,迷人酣睡;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修修雨,绿得蕉窗梦不成;叹人生,倏忽岁月,眼前多少皱眉人。店老板每当星淡月沉,金鸡报晓时,就催人上路,成为“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的羁旅行人之写照。诗人徐瑞伯题诗二绝:
作客无归思悠悠,大江横曲一月楼。古井频添秋水恨,侧身天地更悲秋。
芭蕉夜雨涨清秋,绿野香村竞滞留。万里风尘锁雪岭,四海无归恨悠悠。
诗人徐重遥题有词云“调寄忆江南”:芭蕉院,护院尽芭蕉,潇潇渝南夜雨时,催人客思情迢迢,无梦在今宵。
万里长江,春风十里。木洞八景,引人入胜。既是大自然给美丽木洞的恩赐,更是千百年来木洞人民的审美结晶,蕴含了崇高的精神价值。美的土地,美的风景,美的人民,美的诗句。木洞八景像一串珍珠把中坝岛与桃花岛联接起来了,又正好在滨江路旁,长江岸边。在木洞古镇风貌的恢复与建设中,木洞八景要进一步培养打造,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旅游风景线。“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
徐瑞伯、徐重遥,二者皆民国时期的木洞才子文士,本土诗人。徐瑞伯原为新民校小学教师,区政协委员;徐重遥解放后为木洞中学教师。他们在琴、棋、书、画、诗方面都很有造诣。
徐瑞伯
木洞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从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000年到前5000年)开始,木洞就有民众居住,此后一直绵延不断...... 木洞,曾为川东四大名镇之一,以“洞出神木”而名满天下,相传明代在 ...
查看详情